笔者于2006年和2007年对春蚕期进行点上地蚕条桑育与蚕台片叶育工本对比试验。1 试验时间、地点、材料及处理1.1 试验时间。
2006年和2007年春蚕五龄第3天开始。
1.2 试验地点。宝应县范水镇戈店村桥南组笔者家。
1.3 试验材料。
(1)蚕品种为春制苏5×苏6,桑品种为新一之濑。
(2)饲育蚕室34m2,蚕架两付、蚕台九层、塑料蚕网充足、蚕室蚕体消毒药品备齐,簇具为草笼。
1.4 处理。分2a进行,二因素不重复,以蚕台育为对照。
2 试验方法及结果春蚕饲养2张种,计蚁量18.4g,分2等份。五龄第2天前用蚕台蚕匾常规育,第3天开始其中一张9.2g从蚕匾移到17m2地上饲养。下地前用新鲜石灰粉撒地,并将干燥清洁的碎稻草薄薄铺地,方砖或条石用火焰消毒后铺成马脚墩,供操作行走。马脚墩的数量根据操作行走方便来确定。下地后的蚕,一律用枝条及生长芽平铺饲育,一般每天给桑3次,每次用量以蚕台片叶育为基准(称取枝条和芽叶扣去枝条和新梢梗的重量)。给桑方式,若上次是横铺,则下次为竖铺,逐步形成立体空间,使蚕儿在较小的蚕座面积上不显示密集,有利于蚕座卫生。饲养过程中不除沙,与蚕台育采用同等的方法进行蚕体蚕座消毒。至熟蚕前一天改片叶饲育,逐步填实蚕座中的空隙,预防熟蚕结茧;见熟蚕5%时,添食蜕皮激素,后人工捉去1/4熟蚕另行上簇;见盛熟蚕时,撒一层片桑叶后放草笼,让其自动登簇,待茧壳成形后,将草笼搁挂在蚕室内预先系好的绳子上,打开门窗,通风排湿。另一张种作为对照,仍用传统蚕台片叶饲育。熟蚕上簇时人工捉蚕。
试验对比结果详见表1和表2。
3 讨论
(1)春蚕期条桑育较传统蚕台片叶育不多占用蚕室,且节省用工50%。其中采桑用工占53%,养蚕占57%,除沙占42%,蚕体消毒占51%,上簇占11.1%,采茧占78%,节省蚕具,减少投资,增加效益74.6%,条桑地蚕饲育较蚕台片叶饲育安全省力,操作方便,男女老幼都能顶用,条桑育中途不需除沙,而蚕台育要除沙,地蚕条桑育适用于熟蚕自动登簇,且无蚕粪蚕尿污染簇具,有利于提高上茧率。在短暂的五龄后期共8d的时间内,条桑育用工为片叶蚕台育用工的50%,极大地缓解了蚕户高度集中的农活高峰。
(2)条桑育利于桑叶保鲜,加之立体蚕座,蚕不踏叶,排的粪掉落底座又不污染桑叶,减少了桑叶浪费,提高了桑叶的利用率。地蚕条桑育形成立体空间,通风容易、空气新鲜、卫生环境好。地蚕条桑育接触的环境大多为无机物,便于消毒,且彻底,还能减轻因除沙碰伤,高处落地跌伤等损失。
(3)地蚕自动登簇的蚕茧较蚕台上簇的蚕茧,茧色白、光泽好、上茧率高、茧价优,在蚕茧量相等的情况下,由于提高了上茧率和茧的色泽,比蚕台育多收12.0%,加之工本节省,地蚕条桑育较蚕台片叶育多收入74.6%。
但是,地蚕条桑育在实践中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。
(1)要求蚕儿群体整齐,若有小蚕要逐步拣出;
(2)给桑要均匀,保持蚕座平整;
(3)熟蚕登簇茧壳形成后,及时通风排湿,搁挂簇具有利提高茧质。
综上所述,地蚕条桑育较蚕台片叶育显著节省工本,尤其在现有劳动力严重缺乏,在养蚕技术、养蚕设备落后的情况下,应大力提倡,积极推广地蚕条桑育,把现有的劳动力从传统、繁锁、落后的工序中解放出来,挖掘内部潜力,适应生产力的发展,提高工效,增加工本效益,稳定蚕桑生产在大农业中的经济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