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别症状:此病俗称“烂叶病”、“焦斑病”,为云南省最重要的桑树病害。桑褐斑病的病斑可发生于桑叶正背两面,初期呈褐色、水渍状、芝麻粒大小的斑点,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。病斑轮廓明显,边缘为暗褐色,内部淡褐色,其上有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状的分生孢子。干燥时病斑融合成大病斑或中部常开裂,后叶片焦枯、脱落;湿润时病斑吸水腐烂穿孔,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,叶片成片腐烂、脱落。
发生规律:该病属真菌病害。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在未腐烂的病叶或在梢部病疤上越冬,次年春暖越冬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经风雨或昆虫传播至新生桑叶上并从气孔入侵。云南每年7~9月份是桑褐斑病发生危害的高峰期。夏季低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有利于病菌繁殖、扩散,冷凉地区日照不充足或夏秋季持续阴雨发病较严重地势低洼、密植且通风不足地块秋季发病严重。云南大理州、楚雄州、保山地区桑园受害尤为严重。在云南蚕区,湖桑32号、盛东1号、农桑14号抗病性表现较弱,农桑8号、荷叶白、桐乡青抗病性较强。
防治方法:①病灾区选栽抗病品种,如农桑8号、女桑等。②重视栽培管理,增施有机肥,提高抗病力。③及时清除病原。晚秋落叶后彻底清除病枝病叶,深埋或作堆肥。④雨季低湿桑园及时开沟排水,降低湿度,创造不利病害发生环境。⑤药剂防治。春夏之交,桑园10%~20%叶片上有2~3个芝麻粒大小斑点时,喷洒50%甲基硫菌灵悬浮剂900倍液或7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隔7~10天1次,可起到防治作用。病重的桑园,发病初期用25%丙环唑乳油500~1000倍液、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0~6000倍液喷雾,每7~10天1次,连续施药3~4次防效显著。重病区秋蚕结束后,喷洒0.6%~0.7%的波尔多液;春季桑树发芽前全面喷洒波美4°~5°石灰硫磺合剂1~2次杀灭枝干上的病菌。
桑褐斑病病斑
桑褐斑病早期症状
桑褐斑病典型症状
桑褐斑病晚期症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