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桑树的真菌病,说了其中2种,那今天小编再说说另外二种。桑里白粉病和桑赤锈病,这些针对它们的防治措施,觉得有用的话,赶紧收藏吧。先说下桑里白粉病,该病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江西、辽宁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安徽、台湾等蚕区。受害桑叶的养分被大量消耗,影响桑叶品质,促使提前硬化。用病叶饲蚕,由于病叶营养价值差,且蚕食下量减少,以致蚕体虚弱,易诱发蚕病,全茧量、茧层量均降低。桑里白粉病除危害桑树外,还危害梨、柿、栗、臭椿、构树等。
【症状及识别】该病又称白粉病、白背病。分布于全国各植桑区。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或老叶片背面,枝梢嫩叶受害较轻。发病初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小霉斑,后扩大连片,白粉严重时布满叶背,叶面与病斑对应处可见淡黄褐斑,后期白色霉斑中出现黄色小颗粒物,渐由黄变褐,最后变为黑色小粒点,即病原菌闭囊壳。
【病原及传播】病原为桑生球针壳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菌丝体不分枝,纵横交错。菌丝匍匐于叶背,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摄取营养,叶面菌丝垂直长出分生孢子梗,无色,顶端膨大成分生孢子。病菌以闭囊果在桑树干或病叶中越冬,翌年条件适宜时,散出子囊孢子,随风雨传播至桑叶上侵入,经8~10天潜育产生白色病斑,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进行再侵染,至晚秋形成闭囊壳越冬。发病最适温度22~24℃,空气相对湿度在30%~100%范围内孢子均能发芽,空气相对湿度0%~80%最适。条件适宜时,成熟的分生孢子经2小时即发芽,形成菌丝,25℃经72小时又产生分生孢子,一批分生孢子脱落后,隔3~5小时又形成一批。气温低的山区较平地桑园易发病,地下水位低、春伐系、过于密植或缺钾桑园发病重。
【防治方法】
(1)选栽抗病品种:一般叶片硬化迟的桑树品种较抗病,如湖桑7号、湖桑38号、弯条桑、花桑、梨叶大桑、新疆白桑等。(2)清洁桑园,秋冬季清理地面落叶、残叶用于沤制堆肥。(3)合理采叶,密植桑园要多次采叶。夏伐后要施足夏肥,注意增施钾肥,提倡施用桑树专用肥。(4)药剂防治:冬季用4~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%硫黄胶悬剂500倍液喷树干、枝条。发病初期全面喷洒40%多·硫胶悬剂800倍液、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、50%硫菌灵或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间隔10~15天1次,连喷2次。也可选用1%~2%硫酸钾或5%多硫化钡喷叶背,能抑制病害蔓延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,可改用40%福星(氟硅唑)乳油800倍液。
下面我接着说桑赤锈病,该病分布于四川、广西、浙江、山东、河北、广东、安徽、吉林、湖北、河南、贵州、甘肃、陕西、江苏和台湾等蚕区。该病曾经在广东、山东、太湖流域、陕北地区等局部蚕区危害相当严重。危害严重时,整修桑园无好叶。这种病是一种危害桑芽、桑叶、嫩梢和花葚的真菌病害。从分布地区的地理气候看,在潮湿的沿海、沿江及山间峪地区域的桑园,桑赤锈病常暴发成灾。随着我国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,该病有在广西等西部局部地区蔓延和发展的趋势。
【症状及识别】该病又称赤粉病、金桑、金叶等。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。主要危害桑树嫩芽、幼叶、新梢、花格等。嫩芽染病病部畸形或弯曲,桑芽不能萌发。新梢上的芽、茎叶、花模染病局部肥厚或弯曲畸变,出现橙黄色斑。叶片染病在叶片正背面微生圆形有光泽小点,逐渐隆起呈青色气泡状,颜色变黄,后呈橙黄色,表皮破裂,散发出橙黄色粉末状的锈孢子,布满全叶。故有“金桑”之称。新梢、叶柄、叶脉染病沿维管束方向呈纵条状扩展,出现弯曲畸形,表面也都生有橙黄色锈子器,新梢上病斑逐渐变黑凹陷。桑花染病呈不规则膨大。桑根染病失去原来光泽,变黄后期也布有橙黄色粉末。
【病原及传播】病原为桑锈孢锈菌,属担子菌亚门真菌。锈孢菌菌丝生在表皮下细胞间,具隔膜,菌丝生出吸胞,钻入桑树细胞里吸取养分。
北方以菌丝束在桑枝或冬芽组织内越冬。南方可以锈子器和锈孢子越冬。长江流域锈孢子抗寒力不强则不能越冬。枝条上的病斑多为非致病性坏死斑,只有与枝条特别接近的叶痕、芽鳞上的病斑才能致病。病斑上的菌丝侵入桑芽,翌春随桑芽萌发,引致桑芽染病。桑芽的初侵染一般在4月,初侵染产生的锈孢子飞散到新梢和桑叶及花葚上进行多次再侵染。锈孢子形成温限5~25℃,最适温度13~18℃,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0%。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8%,锈孢子难于形成。气温高于30°℃C、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%时,病害扩展缓慢或停滞。长江流域4~6月发病严重,黄河流域发病期在4~9月,我国南方温暖地区在5~6月和9~10月进入发病高峰期。该病发生程度与品种及农业措施有关,山东的鲁桑、广东的伦教40号发病重,湖桑发病则轻。新老桑树混栽、春伐夏伐兼行、收获叶不伐条、留枝留芽或出迁法收获以及留大树尾收获的,都造成桑树生育期间树上留有绿叶,利于病菌存留和侵染,易发病。
【防治方法】
(1)选用黄鲁桑、湖桑等抗(耐)病品种。(2)剥除初侵染病芽,控制再侵染。一般在4月要3次巡查,及时剥除病芽,早春要在泡泡纱状病斑将变黄色前突击去掉病芽及病梢、病叶,清除初侵染源,可收显著效果。(3)加强桑园管理。彻底夏伐,可减少病菌侵染和发病;雨后及时开沟排水,防止湿气滞留。(4)在发病初期病叶上泡泡纱状病斑未转黄色前,喷洒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2.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,重点喷洒桑芽,隔20天1次,防治2~3次。春季防效可达90%左右。此外也可用40%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、20%萎锈灵乳油400倍液、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向嫩叶新梢上喷布可控制危害。喷酒40%灭病威(多·硫胶悬剂)600倍液,锈孢子变焦死亡。30%双苯三唑醇乳油3000倍、5000倍液,田间防治效果为92%~100%,对家蚕无害并且内吸速度快,1000倍液经自来水冲刷3小时、5000倍液冲刷1小时,对防治效果没有影响。